地址: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未来路南端
电话:
0371-65330981
邮箱:
suowangzhan@163.com
工人日报客户端4月12日电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刘文革团队在西瓜重要农艺性状的定位方面取得新进展,对西瓜果皮颜色、种皮颜色和节间长短3个性状的重要功能基因进行了挖掘和功能分析,阐述了其遗传和分子机理,并开发了分子标记。
上述研究结果为西瓜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加快我国西瓜的育种进程,对我国西瓜产业的发展和育种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理论与应用遗传学(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和《国际分子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
中国是世界上西瓜栽培和生产第一大国,果皮颜色、种皮颜色、节间长短是西瓜育种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农艺性状,对提高西瓜品质和产量、减少栽培管理成本具有积极作用。该团队利用杂交分离群体成功定位到控制这3个性状的基因,研究结果发现西瓜果皮颜色由单基因控制,深绿对浅绿为显性,该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为ClCG08G017810(编码2-苯基-1,4-β-萘醌甲基转移酶蛋白);控制西瓜种皮颜色的基因是3号染色体上的Cla019481(编码多酚氧化酶蛋白,参与黑色素合成),黑色种皮相对于浅黄色种皮为显性;控制节间长短(长节间vs短节间为显性性状)的基因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Cla015407(编码赤霉素3β-羟化酶蛋白)。之后,又通过qRT-PCR和相关生理实验揭示了这3个性状的调控机理和分子遗传机制。
该研究得到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工人日报记者黄哲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