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新闻中心
NEW VARIETIES
联系方式

地址: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未来路南端

电话:
0371-65330981

邮箱:
suowangzhan@163.com

所内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所内新闻

风雨同舟 砥砺前行

来源:综合管理处 作者:齐文莉 2022-07-20 08:06:00 浏览量:

                                             ——郑州“7·20”特大暴雨暨郑果所重建一周年回眸

2021年7月20日,郑州遭受千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全市积水严重,汛情极为严峻。郑果所所区和试验地平均水深1.3米,最深处超过1.5米,险情频繁出现,郑果所职工、学生及家属生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科研成果、基建设备等遭受严重破坏,全所中心工作短暂停滞。

1_副本.jpg

        但坚强勇敢的郑果所人经受住了洪水的洗礼,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关怀下,成立了由所领导班子成员挂帅的四个工作专班,全力拉动郑果所各项工作再上台阶,郑果所一边阻击疫情,一边恢复建设,一边抓好科研,完成了灾后阶段性重建任务,实现了中心工作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的工作目标。一年来,郑果所获省部级成果奖励7项,发表论文222篇,SCI论文90篇,申报专利47个,审定(认定、登记)果树瓜类新品种19个,竞争性经费、成果转化和职工收入实现四连增,党建和文明创建再谱新篇,所党委被评为河南省科技厅先进基层党组织。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见证了郑果所人风雨同舟、砥砺前行的奋斗足迹。

回首往事,无论是受灾时的抢险,还是受灾后的重建,仿佛如昨天历历在目……

灾情刻不容缓,真情八方汇聚

2021年7月20日下午,罕见特大暴雨倾泄而下后短短几个小时,郑州市水电网都陷入了瘫痪状态,研究所则一片汪洋,断水断电断网。夜幕逐渐降临,所办公室在收集汇总受灾情况后,立即起草上报受灾情况。平时最不可缺的电脑成了摆设,一份朴素的“手抄报”拍照后,办公室人员在黑暗中跑到全所最高处——综合实验室八楼顶层,希望捕捉到高空中微弱的信号可以将材料发出。不知道尝试多少遍,看着手机电量的逐渐减少而心急如焚,终于在当晚8点多将所内受灾情况等重要信息发送成功!

2_副本.jpg

7.20傍晚朴素的“手抄报”和一片汪洋的所区

中国农科院在收到灾情报告后,院领导迅速做出批示,明确要求把职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并马上建立了“郑果所水灾应急联络微信群”及时了解灾情、指导抗灾和重建工作,为郑果所灾后重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

2021年7月21日,各大主流媒体如实报道郑州灾后情况。一时间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和兄弟单位源源不断地向郑果所传递勇气、传播信心、传送力量,助推了郑果所灾后重建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灾后迅速重建,确保科研上位

灾情发生后,郑果所及时做好灾后损失评估、灾后重建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坚持边规划边重建,明确关键节点和目标,建立定期调度和通报机制。各部门主动担当,周密部署每一项灾后重建任务,落实责任,措施得力,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国家西甜瓜中期库无一份种质因水灾断种

国家西瓜甜瓜中期库(简称中期库)位于郑果所新科研楼南,为一层建筑,总建筑面积370m2,其中种质保存冷库面积69m2,种质保存容量1万份以上,采用低温干燥法保存种质,可安全保存种质20年,目前已保存西瓜甜瓜种质资源4000余份,这些种质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种质保存冷库为中期库的核心区域,7月20日水灾发生时雨水涌入种质保存冷库,地面被水浸泡,608份种质资源、61台套制冷设备和科研仪器和墙体、地板、门窗等房屋基础设施受损,经紧急抢修,水灾3天后制冷机就恢复运行,同时进行了防水防潮处理,减少高湿环境给种子带来的危害,提高了种质冷库的防洪能力,提升了种质保存安全等级。在部院支持下,迅速采购了稳压器、高速微量(冷冻型)离心机仪器设备25台(套),更换了试验台,满足了中期库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对房屋受损情况及时进行评估,更换受损门窗,铺设实验室地面防水防酸革板,安装天花板,修建新的围墙,最大程度消除了安全隐患。

对所有库存种质进行种子活力检测,开展了5578份次种质的芽率重测定,利用胚挽救等方式进行应急性抢救,并于2022年春季对芽率低于70%的(包括直接受损的608份)的885份种质资源进行了抢救性繁殖更新,其中在新疆繁殖更新583份,在郑州中牟繁殖更新262份,在所部繁殖更新140份,目前这些繁殖更新种质已经开花坐果,等待最后种子采收与整理。目前没有一份种质因水灾断种。

3_副本.jpg

中期库实验室受损及恢复后

        ——重灾基地快速复产保科研进度

洪灾期间,郑果所北区159亩的果树种质资源基地水深超1.4米,属于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保存着葡萄、桃、猕猴桃、苹果、梨等涉及15个树种的5798份种质资源。为降低科研试材损失,且不发生次生灾害,科研人员不顾自身危险,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连续奋战3昼夜完成全部排水,珍贵的521份国家种质资源从洪水浸泡中抢救出来,全力维护了国家瓜果种源的安全。

4_副本.jpg

洪水中和重建后资源圃一角

新乡1036亩综合试验基地水深0.7米,浸泡时间超过3天;近5万m2温室网室、30多台套农机设备受损,田间西瓜甜瓜和草莓试验苗危在旦夕。新乡基地奋战5天,实现生产正常化;通过及时全面消杀,实现灾后次生病害零发生,保障基地试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促进科研转化快速恢复。

——实验室基础设施等立足长远“软硬兼施

综合实验室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注重“软硬兼施”,“硬件”重建的同时,“软件”也要跟上,强化实验室管理,使灾后实验室科研工作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灾后第一时间,对综合实验室受损情况详细摸底,根据工作安排的轻重缓急,利用有限资金,购置和维修采取分步走、严把关,最大限度发挥仪器设备使用效率。

对受损较严重的危化品和危废仓库,迅速实施修缮改造。翻新了屋顶、墙面、电路、消防和其他安全设施等部位,确保存放环境的安全。开展了危化品专项治理行动,清理了一批过期试剂,加强了出入库登记管理,建立了申领管制类试剂安全考核制,多方位保证科研人员的使用安全。

5_副本.jpg

修缮后的危废仓库和试剂库

        ——大院环境升级改造提升安全防线

洪灾造成郑果所所区大院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出现围墙倒塌、屋面漏水、墙面脱皮、设施损坏等情况,积极申请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制定灾后恢复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如今,被洪水冲垮的所区试验地、种子库等处围墙、受灾房屋、综合实验室一层受损办公设备和公共设施早已修缮到位,面貌焕然一新。2021年底前,所区水、电、路灯、消防和监控设备、活动器材等也全部更新改造,为了满足职工多元化需求,修建了环所区健身步道,美化绿化了步道周边环境,掀起了全所职工的健身热潮,职工群众迸发出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6_副本.jpg

被洪水冲跨和重建后的住宅区围墙

为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保持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自2021年11月起,郑果所坚持组织每周五下午开展全所区重点部位安全检查,并形成报告,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能即时解决的问题制定方案限时落实到位,郑果所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实施农科援助,助保农粮丰收

洪灾期间,郑果所一边保障重建工作有序推进,一边积极响应抗灾助丰收号召。

根据农业农村部党组、中国农科院党组有关要求和部署安排,第一时间先后组织专家开展雨后抗涝、“三秋”抢收抢种、保夏粮丰收等应急性稳产保供专项行动,累计派出专家8人,组织了河南中牟县、新密市、焦作市、周口市、安阳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的技术援助工作。专家实施线上线下技术指导、“田间课堂”等各类科技培训30余次,辐射带动各级农技推广人员、种粮大户、普通农户1000多人次;为当地引进示范瓜果新优品种8个,编制技术汇编1套,捐助种子、种苗、肥料、农药等物资2吨。专家们克服疫情、交通等困难,为当地农业抗灾复产、稳产保供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受到政府和果农的一致好评。

7_副本.jpg

压实防疫责任,展现大局担当

洪灾之后没多久,郑州市又面临新冠疫情防控大考。由于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研究所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确保职工生命健康和所内各项工作秩序稳定。

第一时间推送省市区及中国农科院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和研究所工作部署,落实落细举措,坚决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按照应管尽管原则,扎实落实“四早”措施;加强所内人员外出(离郑)管理制度,加强门卫管理严控外来人员进所;进一步加强会议等群体活动管理;强化所内公共服务区域及人员的防疫管理;及时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扎实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落实“双报到”工作机制,主动下沉到22个社区,积极参与社会执勤、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为实现社会面早日清零做出贡献。  

15.jpg

365个日日夜夜,全所职工风雨同舟,砥砺前行,胸怀“国之大者”,深刻贯彻落实“四个面向”“两个一流”的指示精神,以“机关作风提升年”为契机,以更务实、更规范的、更高效的服务为目标,克服7.20水灾和疫情带来的影响,各项工作实现新的跨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郑果所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狠抓落实,埋头苦干,全力完成2022年各项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