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新闻中心
NEW VARIETIES
联系方式
所内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所内新闻

弘扬郑果所宁陵精神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郑州果树研究所 作者:齐文莉 2018-04-09 00:00:00 浏览量:

4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曹永生所长到郑果所宁陵试验站调研,河南省宁陵县委书记李振兴、县长马同和等陪同调研。

曹永生指出,1952年,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积极响应号召,立足黄河故道沙荒地改造,扎根河南宁陵发展果树。郑果所专家住茅屋,吃野菜,饱尝风沙,历经风雨,走遍千家万户,尝遍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攻克千难万难。涌现出像崔致学、黎彦、高德良、余旦华、陈汉杰、魏闻东、黄显淦、周增强、李秀根、杨健等一大批优秀的果树专家。

专家们坚守宁陵六十载,初心不忘,使命牢记,时刻铭记让荒沙变绿洲,让生态更优美,让果农更富裕。今天的宁陵,可赏万顷梨花,观万顷果园,品宁陵酥梨,喝甘甜之水,享长寿之地,过“梨想”生活。富裕起来的宁陵百姓自发为郑果所专家立功德碑,生动体现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功德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曹永生强调,勇立新时代,郑果所应传承和发扬几代科学家呕心沥血形成的“不忘初心、扎根沙地、攻坚克难、造福百姓”的“郑果所宁陵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面向”“两个一流”要求,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悉,距郑果所180公里处的宁陵县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河故道地区,历史上黄河在这里多次流经改道,留下了大片风沙盐碱土地,解放初期粮食和果树产量很低。宁陵是历史上著名的“金顶谢花酥梨”之乡,有700多年栽培历史,明弘治年间封为贡品。19589月,宁陵县刘花桥村支书刘勤明,在百年梨树王上,精心挑选了24枚金顶谢花酥梨,用白纸包好,装在木箱里,箱上写着毛泽东主席亲收,并且附上了一封感谢信:您派来的技术员专家已经到俺村了,梨已经见效果了,结的梨还大还好,请您尝尝。毛主席品尝后风趣的说,“吃了宁陵梨,不思他乡果”。1959215日这一天,他们收到了毛主席的一封亲笔回信和4块钱的梨款。宁陵百姓信中感谢的技术员专家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选派的,共和国历史上,走向黄河故道的第一批果树专家。从那时起,郑果所专家满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和对农民的淳朴感情,投身到土地贫瘠、风沙弥漫的黄河故道,拉开了建设和改造宁陵梨树生产的序幕。回首往昔,郑果所三代果树专家已扎根宁陵60载,而今的宁陵放眼望去,沙荒已变绿洲,优美的环境,宜居的生态,当地流传一句玩笑话,便是目前宁陵县的真实写照,“花天酒地”——“花”是指漫天飞舞的梨花,“天”是指中华乐舞之源的葛天文化,“酒”是指中国低度白酒鼻祖的张弓酒,“地”是指环境宜居的绿色长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