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新闻中心
NEW VARIETIES
联系方式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农民日报】科技汇聚政、产、学、研的强大力量 让猕猴桃走出大山、大放异彩

来源:《农民日报》农科智汇 作者:李丽颖 2019-09-24 00:00:00 浏览量: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能吃到很多既美味又营养丰富的水果,猕猴桃就是其中之一。市场上的猕猴桃品种繁多,有绿肉的、黄肉的,还有红心的——哪种猕猴桃更好吃呢?近日,在贵州六盘水举办的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2019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猕猴桃品鉴会上,来自全国18 个省市的 237 份猕猴桃样品各展风采,最终角逐出30个金奖,5个最佳风味奖,5个最佳外观奖。

  

  “举办这样的活动,主要目的就是选出品质最好的猕猴桃,促进优质猕猴桃的品牌塑造和市场销售。”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齐秀娟说。她告诉记者,2018年第一届全国猕猴桃品鉴会后,获得金奖的猕猴桃销量都显著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各地的参评积极性。今年收到的果品样本就比去年多了60多种,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猕猴桃主产区。

  贵州圣地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品鉴会了,这一次夺得了美味绿肉猕猴桃金奖,而上一届他们获得了银奖。公司董事长路阳春说,在获得银奖之后,他们加大了对栽培技术的完善,使得果型、风味、品种特性和口感都得到了提高,获得了国内外市场好评。

  要想成为“金奖”猕猴桃,必须经过内在品质和外在质量的双重“考验”。外观质量,主要包括果实大小、果形、色泽、果面洁净度、整齐度等涉及品种特性和商品性的五项感官指标,内在品质检测主要包括风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肉质、果汁含量等四项主要性状。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所长方金豹研究员介绍,为实现整个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推动制定了多项标准。目前已联合制定了一项国家标准、六项行业标准,涉及果品分等分级、品种鉴定、苗木繁育、溃疡病防控、云贵山地和高纬度地区绿色生产和良好农业规范,为猕猴桃生产标准化提供依据。

  优良品种是确保产业效益和稳定发展的保证。 近年来,我国猕猴桃新品种研发势头强劲,“翠香”“金桃”“红阳”“天源红”等新品种相继推出,为绿果、黄果、红心以及软枣猕猴桃并存的多样化国内市场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种支撑。特别是联盟成立以来,成员单位十堰市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品种“武当1号”、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培的品种“璞玉”、郑州果树研究所的品种“中猕二号”、“红贝”等实现了国内区域转让,四川华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黄肉猕猴桃“HF01”成功转让澳大利亚。这些新品种的成果转化,推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

  

  科技支撑引领,让产业持续增产增效,让百姓持续增收致富,猕猴桃已经成为部分地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在我国滇桂黔石漠化区、乌蒙山片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以及大别山区等深度贫困乡村的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级贫困县六盘水市水城县,“百里猕猴桃产业带”的果实已经采摘完毕,即将进入修枝期。在这里,10.39万亩红心猕猴桃进入盛果期,成熟后每亩产值可达4万元。

  “以前外出打工一年最多存2万块钱,现在回家种猕猴桃,一年有15万块钱的收入。”水城县米箩镇俄嘎村村民王顺友说。2014年,他将家里的5亩土地入股到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猕猴桃,并签订20年合同,不仅获得了士地入股分红金,还通过技术入股参与到猕猴桃基地的管理中,获得保底工资。王顺友只是依靠弥猴桃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水城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培育和引进公司43家,猕猴桃产业覆盖农户32000余户,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以科技创新为纽带,汇聚政、产、学、研的强大力量,助推猕猴桃产业做大做强,同时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让猕猴桃走出大山、大放异彩。贵州大学、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院、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等单位通过建立“政府+金融+科技+基地+农合”以及“贫困户+专合社+基地+公司”等模式建设产业扶贫基地。方金豹表示,未来联盟将进一步聚焦产业重大问题,整合资源,解决产业发展瓶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